8月18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全球首款L5級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與全民無人車出行平臺“蘿卜快跑”,將多年研發自動駕駛的成果商業應用推廣到整車和出行服務上。
當多數整車以L2級輔助駕駛為賣點時,百度卻表示自己的汽車機器人能實現L5級自動駕駛,引起廣泛熱議。然而,從能夠實現到真正為消費者所用,還需要跨越很長一段距離。自動駕駛涉及的復雜技術與產業鏈,給參與其中的每一位“參賽者”都帶來挑戰。
全自動的出行生活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嗎?目前看來,單憑一個企業、一輛車的確承載不起真正的自動駕駛技術,不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安全考量上,都需要軟件硬件和道路條件等支撐。自動駕駛產業的加速發展,不斷迭代的整車自動駕駛技術或將在更多細分場景找到突破。
激光雷達和芯片是兩塊“硬骨頭”
備受關注的蔚來自動駕駛事件中,蔚來ES8與一輛正在收雪糕桶的高速公路養護車相撞,這輛高速公路養護車應該正處在低速行駛或靜止狀態,這是毫米波雷達識別的“盲區”。
實現自動駕駛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視覺信息的獲取,從這里開始,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比如,特斯拉采取主要依賴攝像頭的純視覺方案,通過海量數據不斷訓練AI深度學習的能力,來判斷畫面中是否存在障礙物。而小鵬、蔚來等中國汽車企業,采用的是多種傳感器(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等)結合高精地圖的模式。
無論是攝像頭還是毫米波雷達對于不規則形狀物體和靜止物體的識別都存在缺陷,這使得成本昂貴的激光雷達進入自動駕駛逐夢人的視線中。今年9月上市的小鵬P5就配備了2個激光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5個毫米波雷達、13個高感知攝像頭以及1套亞米級高精定位單元(GNSS導航系統+IMU慣性測量單元),其中X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適用范圍不再只局限于高速路,還擴展到了城市道路。
文遠知行COO張力指出,在自動駕駛領域,真正的難點是感知、規劃決策、控制,還有硬件。“硬件中成本最高的兩部分是激光雷達和計算單元,如何降成本是最大的挑戰。”
作為“眼”的激光雷達,足以分去自動駕駛開拓者的心神,而作為自動駕駛系統“大腦”的芯片,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自動駕駛的級別越高,數據采集量和傳輸量也就越大,對汽車芯片的計算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比如,L2級別自動駕駛要求芯片的計算能力為10 TOPS,L3級別則需要上百TOPS的芯片,到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就需要上千TOPS的芯片。
日前,地平線在上海正式發布征程5高算力計算芯片。征程5兼具大算力和高性能,單顆芯片AI算力達128TOPS,支持16路攝像頭感知計算,并獲得上汽、長城、江鈴和理想等整車廠的合作意向,計劃于2022年量產。
中科院戰略咨詢院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表示,隨著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不斷增強,算力、算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有了更先進的5G通信和網絡方面技術的支持,才令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得如此迅速。在政策的引導下,大算力芯片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自動駕駛產業也將加速落地。
自動駕駛在細分場景將率先突破
你或許使用過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等輔助駕駛功能,但是你乘坐過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的汽車嗎?
百度汽車機器人號稱可實現L5級別自動駕駛,沒有方向盤、腳踏板等任何機械操控設施,全程操作靠傳感器和語音操控,在演示行駛中,汽車機器人全程自動駕駛,順利應對無保護左轉、避讓行人和其他車輛等復雜場景,5G云端駕駛員能夠一人看護多輛無人車。但是要說L5級自動駕駛技術商用,還為時過早。
今年是百度入局自動駕駛的第八年,李彥宏曾透露百度僅去年一年就在自動駕駛方面投入200億元經費,而自動駕駛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都不會真正成熟,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才能確保技術領先。
以谷歌Waymo、百度Apollo這樣的科技公司為代表,一部分自動駕駛玩家試圖高配開局,先是不計成本地投入到L4級以上高等級自動駕駛的研發,在技術上已經高效突破,并在多個應用場景探索落地,但是要大規模部署、實現技術變現則還需要更多時間。
而考慮安全、成本、技術和路權等多重因素的整車企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漸進式”研發,從低級別的自動駕駛著手,不斷進行技術迭代,從而最終實現自動駕駛。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就曾明確表示:“作為車企,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把單車智能做到極致,這樣將來在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的情況下,我們能讓用戶最早享受到技術發展的紅利。”
這兩種探索模式,最終將實現殊途同歸,一起走向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特定場景應用!吨袊I先汽車科技企業50》報告中指出,業界已意識到廣義、完全的自動出行能力仍然遙不可及,因此,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在于在特定環境中提供可靠服務的能力,自動駕駛場景因此會被更加細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部門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及,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a、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清晨,漫步在珠江邊的廣州市民或許會偶遇一兩輛無人駕駛汽車。7月14日,廣州正式啟動自動駕駛混行試點,開展巡游出租車、網約車、公交車等客運活動及普通道路貨物運輸等載物活動,后期還會根據技術發展,陸續開放如城市智能環衛、快遞、郵政等其他應用場景。
自動駕駛產業的加速發展,將在越來越多應用場景下讓我們提前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記者 魏泓泉